以下是易语言、C语言、C#和C++ Builder的起源与发展脉络:
一、C语言:编程基石(1972年)
- 起源:由贝尔实验室的丹尼斯·里奇(Dennis Ritchie)团队开发,旨在重写UNIX操作系统。
- 里程碑:
- 经典教材《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》奠定行业标准;
- "Hello World"成为编程教学标志性范例;
- 推动操作系统、嵌入式系统及底层开发发展。
二、C++ Builder:快速开发工具(1990年代)
- 定位:基于C++的集成开发环境(IDE),非独立语言。
- 核心特性:
- 继承Delphi的VCL(Visual Component Library)框架,支持可视化拖拽组件;
- 适用于快速构建Windows桌面应用及数据库系统;
- 示例中通过ShowMessage或MessageBox实现"Hello World"输出。
三、C#:微软的现代化语言(2000年)
- 诞生背景:微软由安德斯·海尔斯伯格(Anders Hejlsberg)主导设计,融合VB易用性与C++性能。
- 演进:
- 原名"Cool",后定名C#(寓意C语言的进阶);
- 专为.NET框架开发,支持桌面、Web、跨平台移动应用及游戏开发(Unity引擎);
- 2014年开源后脱离Windows生态限制。
四、易语言:中文编程探索(2000年)
- 初衷:吴涛开发,实现中文编写程序,降低国人学习门槛;
- 兴衰:
- 2001年发布,2004年获国家级奖项并进入教材;
- 因生态局限及国际化不足,逐渐边缘化。
关键点对比
语言/工具 |
诞生时间 |
核心贡献者 |
特点 |
C语言 |
1972 |
丹尼斯·里奇 |
系统级开发基石 |
C++ Builder |
1990 |
Borland/Embarcadero |
VCL框架快速开发 |
C# |
2000 |
安德斯·海尔斯伯格 |
.NET生态主力,跨领域应用 |
易语言 |
2000 |
吴涛 |
中文编程实践 |
技术演进逻辑:
C语言奠定底层基础 → C++ Builder利用组件化提速开发 → C#实现企业级跨平台应用 → 易语言探索本土化编程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