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chamchanwaji 发表于 2025-3-19 13:47:54

从“你代码写得好,但升职没有你”说起!

最近我回顾了一下我的职业生涯,发现我经历了不少典型的程序员思维误区,这些误区曾经让我吃尽了苦头。相信你也感兴趣。
程序员最大的悲哀,不是写不出好代码,而是只会写代码。
我用10年工作经验,总结出程序员越努力越失败的5大思维癌症。
我从**向上管理、职业规划、裁员认知、业务优先级、技术学习**5个经典场景与大家分享一下,为大家避坑。
# 误区一:我代码写得好,凭什么升职的是他
**我重构了核心项目代码,大领导只记住“优化了登录按钮颜色”的同事。**
2018年,我上岸中厂,心想终于可以展现自己的才能了。很快来到2019年,组内有晋升名额,我以为我会有一个名额,没想到上级却将名额给了另一个人。
我心里很不平衡,工作也没那么积极了。论技术,我主导过核心项目,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。我怎么就不能得到一个晋升名额?!
我愤然质问领导,得到的回答是:“你,总在关键会议上和产品经理吵架。我觉得你干不长。”这确实是我的问题,我从外包养成的坏习惯,终于让我吃了亏。
**反思:代码写得好,不如汇报做得好——领导眼中的‘优秀产出’= 技术价值×领导可见度**
我总觉得技术至上,从外包学会了和产品吵架,不分场合。领导对我是有期望的,但是我只关注了技术。
程序员容易陷入“技术至上”的陷阱,却忽略职场的隐性规则:
- 领导需要的是“可控性”:技术大牛可能难管理,而“综合型”员工更容易维持团队稳定。
- 晋升是资源博弈:技术能力是门票,但向上管理、跨部门影响力才是升职的关键筹码。
- 你的价值≠公司的需求:对公司而言,忠诚度有时比能力更重要。
**建议:**
- 定期和领导对齐职业期望,了解晋升标准。
- 学会用业务语言包装技术成果。
- 主动汇报工作进度,学会向上管理
# 误区二:公司不行,换个地方总行吧
**为技术梦跳槽新公司,1年后被外包转包3层**
2015年,我来北京第一家公司,是某航某天的上市子公司。我做的项目还还在使用webwork,甚至连struts2都不是,更别提spirng mvc。我觉得公司技术太low了,心态很急躁。
2016年下旬,我果断换了一家小公司,没想到我却进入一家**不能请婚假**的公司。最后竟然进入外包公司,被转包三层,差点就结束了我的程序员生涯。
**反思:跳槽不是换公司,是换能力杠杆**
我以为通过跳槽可以找一家技术NB的公司,没想到没跳槽非但没解决问题,还让我经历了一场噩梦。
- 错把平台当能力:在小公司当“救火队长”,却学不到体系化经验。
- 低估年龄歧视的残酷:35岁后,企业更看重行业资源、管理能力,而非单纯的技术深度。
- 忽视行业趋势:我曾拒绝学习云原生,结果发现连传统企业都在上K8s。
**建议:**
- 跳槽前问自己:新岗位能否补齐我的能力短板?
- 参考“T型人才模型”:纵向深耕一个领域(如高并发),横向拓展跨界能力(如产品思维、财务知识)。
# 误区三:裁员为什么先裁我,凭什么不裁公司高层
**掌握客户资源的CTO裁员后创业,而我只能在招聘App刷“已读不回“**
2024年,公司经历了大裁员。身边的小伙伴一再的和我吐槽,为啥不裁高层。一个高层最起码顶10个咱们这样的底层程序员。咱们都裁完了,谁干活?
最后我最终也没能逃过被裁的命运。
**反思:代码能裁,人脉难替——高层用资源绑定公司,你用代码绑定工位**
期初我也认为是公司离不开我,因为具体干活的就是像我这样的底层程序员。直到被裁后才发现,自己并不是不可替代的。
‒ 裁员公式:(替代成本-赔偿金)×战略价值=裁员优先级
‒ 高层护身符:资源绑定(客户/投资方关系)、信息垄断(核心业务数据/战略路线图)
**建议:**
- 建立“反脆弱金字塔”:
不可替代性
   ▲
[行业人脉]—[业务洞察]—[技术壁垒]
    ⬆
   [代码能力]

- 每年做一次“裁员压力测试”:如果明天被裁,你的简历上能新增什么稀缺价值
# 误区四:代码质量比业务重要
**全做还是全做好,这不是个好问题。**
2018年,我们部门任务比较重,大领导喜欢临时加活。我领导不止一次顶撞领导,经常用做不了,人不够,代码还需要完善给大领导上眼药。
然后部门领导直接被裁。
新上任领导积极与大领导沟通,确定功能主线,确保最小功能上线,得到大领导的夸赞,垫底升了一级。
这件事给了我深深的震撼。代码不是一切,交付速度才是关键。
**反思:过度追求代码质量,等于给自行车装航空发动机——商业世界只认ROI**
- 程序员思维:代码优雅 > 交付速度
- 商业思维:ROI(投资回报率) > 一切
- 残酷现实:80%的代码活不过2年,过度设计=慢性自杀
**建议:**
- 建立“技术负债资产负债表”:
| 短期收益|   长期成本 |
| 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 |
|快速验证业务假设 |代码重构成本|
|抢占市场先机   |系统稳定性风险   |
- 向产品经理学“敏捷思维”:先用最简方案跑通MVP,再迭代优化
# 误区五:只要技术够硬,到哪都有饭吃
**技术终究会被AI取代,我要成为AI的主人。**
我学习过的技术栈,从webwork->struts2->spring mvc->spring boot->spring cloud->service mesh。
现在正在学习使用AI编程。
我去年**经历了35岁危机**,现实告诉我,这与我的技术没有任何关系。
**反思:技术保鲜期短如牛奶(AI领域平均11个月),业务理解才是铁饭碗。**
技术为业务服务,**单一的技术并不能使用一辈子**。如果需要的话,我甚至可以学习如何造火箭。毕竟**吴彦祖都出来教英语了,还有什么是不能接受的!**
**技术≠竞争力,稀缺性才是。**
**建议:**
提前布局,早做打算。
# 最后
程序员的职场护城河,源于认知升级,而非代码本身。
## 职场本质:价值交换
- 技术变现:技术是资源,代码是筹码,程序员靠此获取回报。
- 技术更新:技术更新快,业务理解力才是长期竞争力。
## 职场变局:裁员与价值
- 裁员启示:裁员是转折点,促使思考自身价值。
- 不可替代性:个人价值在于独特价值组合,而非单一技能。
## 商业逻辑:交付与ROI
- 交付优先:完美交付比完美代码更重要,商业世界重结果。
- 商业思维:理解商业逻辑,平衡技术与ROI,避免技术过度设计。
## AI时代:人机协同
- AI定位:AI是工具,程序员是主导者,应利用AI提升效率。
- 能力进化:持续学习,掌握新技术,保持竞争力。

又到了**金三银四**,大家有好机会就不要犹豫。毕竟现在的形势是能多挣钱就多挣钱。
如果实在没有好机会,自己情况又没那么乐观,就苟着吧!
**加油!!!**

顺便给大家分享一下,民族企业大厂,[前后端测试](https://jsj.top/f/o38ijj)捞人,待遇给的还不错,感兴趣的可以来试试!
转自:北漂程序员老郑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从“你代码写得好,但升职没有你”说起!